<pre id="p97nn"><del id="p97nn"><mark id="p97nn"></mark></del></pre>
        <pre id="p97nn"></pre><p id="p97nn"><mark id="p97nn"><progress id="p97nn"></progress></mark></p>

        <pre id="p97nn"><del id="p97nn"></del></pre>

              您好,歡迎訪問河南省鑫森源林業勘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河南省鑫森源林業勘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官網】

              熱點關鍵詞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智慧林草 > 正文

              2021森林督查暨一張圖之更新方法


              圖片

              2021森林督查一張圖·更新方法


              森林資源檔

              案資料處理

              1

              所需資料

              (1)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以及相關審核審批資料和設計圖,可能引起林地范圍變化的其他規劃實施的相關資料。

              (2)森林分類區劃界定成果(圖)、林地權屬發生變化的證明材料、營造林等林業工程建設項目實施資料等管理屬性變化的相關資料,以及自然保護地相關界線等。

              (3)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造林設計(圖)、驗收及檢查等資料,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和森林變化的林業工程建設的設計(圖)和驗收資料。

              (4)引起森林資源變化的主伐、撫育、低產(效)林改造、更新采伐等林木采伐設計(圖)和驗收資料。

              (5)引起林地利用狀況(地類)變化的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卷宗和相關勘查資料。

              (6)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病蟲害等災害調查資料。

              (7)其他能證明林地范圍變化、森林變化和管理屬性變化的材料。


              資料處理

              (1)紙質檔案數字化??筛鶕n案資料的管理方式及技術條件,采用不同方法,將林業經營管理紙質檔案記錄的圖斑矢量化處理,形成電子數據,并轉錄有關信息。

              (2)電子檔案處理。對于電子檔案資料,將電子檔案資料的地圖投影和坐標系、比例尺和精度等,采用投影轉換和坐標轉換的方法統一到規程要求的投影坐標系下,形成統一標準的電子檔案資料數據庫。

              (3)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數據庫要求。其中,建設項目使用林地檔案數據庫結構至少應包含項目名稱(C,50)、審核(批)文號(C,50)、審核(批)面積(N,10,4)等字段;林木采伐審批檔案數據庫至少應包含伐區名稱(C,50)或林木采伐許可證號(C,50)、發證面積(N,10,4)、發證蓄積(N,10,1)等字段。


              遙感監測
              01

              建立判讀標志庫

              建立遙感判讀標志有兩種方法:

              (1)野外建標:以遙感影像景幅為單位,選擇若干條能覆蓋調查區域內各地類、色調齊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線路進行實地踏察,將遙感影像特征與實地進行對照,記錄各地類影像的色調、紋理、大小、幾何形狀、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攝地面實況照片,形成遙感特征與現地關聯的感性認識,建立判讀類型與現地的對應關系,即目視判讀標志。

              (2)室內建標:將遙感影像與森林資源現狀數據庫進行疊加分析,選擇前后期遙感影像特征沒有變化的區域,與森林資源數據庫記錄的不同地類圖斑進行對照分析,形成各地類與遙感影像特征的對應關系;分析前后期遙感影像特征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判別現地發生變化的情形,形成地類變化的目視判讀標志。

              已經建立完整判讀標志的,可以直接采用。逐年累積,形成判讀標志庫。判讀標志庫應記錄時間、地點、坐標,遙感影像獲取時間、傳感器、波段組合等相關信息。

              02

              遙感判讀勾繪

              將本期遙感影像疊加到前期森林資源成果數據庫和前期遙感影像上,對比分析,判讀勾繪地類或林相發生變化的圖斑。

              采取1人判讀勾繪,另1人復核的方法。兩人判讀結果不一致的,采用會審的方式確定遙感判讀結果。

              變化圖斑要填寫“判讀變化原因”,分為建設項目使用林地(代碼10)、采伐(代碼20)、開墾林地(代碼30)、災害等引起的林地地類或林相變化(代碼40),以及可識別的因造林更新等營林活動引起的林地地類或林相變化(50)和其他變化(代碼60),用代碼填寫。

              以縣為單位對判讀勾繪的變化圖斑,按順序依次編碼,并按縣(林業局)、鄉(場)、村(林班)

              記錄圖斑所處的位置等屬性因子,形成遙感判讀結果,建立森林資源遙感判讀數據庫,詳見附錄B.1。

              image.png



              森林資源變化調查


              1

              林地范圍變化調查

              (1)新增林地,包括因營造林等林業工程建設,通道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等各類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灘涂圍墾造林等增加的林地,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規劃調整實施后變為林地的。

              新增林地的地類,按現狀進行調查確認,調查記載相關因子。由于種植結構調整農民在耕地上種植林木、建設用地綠化等使土地用途發生改變的情況,按現狀調查確認地類,“土地管理類型”屬性為“按非林地管理”。

              (2)減少林地,主要指經批準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經批準土地整理使用宜林地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調減林地等。

              (3)經批準實施的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中落實的林地邊界和范圍是林地管理的法定界線,未經批準不得變動。確屬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錯誤需要調整林地界線的須按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審批程序批準后,再進行調整修改。

              變為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新增的林地,實施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新增的林地,及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或空間規劃等已規劃為林地的,且“土地管理類型”屬性為“按林地管理”,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變更為建設用地等非林地。

              (4)未經審核審批的建設項目使用林地、開墾林地的,仍然保留在林地范圍內。

              2

              林地地類變化調查

              (1)新增森林地塊。由非森林的地類轉為有林地或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的地塊。

              (2)減少森林地塊。由有林地或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轉為非森林的地塊。

              (3)其他林地地類變化的地塊。包括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林業輔助生產用地等地類之間變化的林地地塊。

              (4)其他應記載為無立木林地的地塊。建設項目臨時使用林地的地塊,毀林開墾種植農作物的地塊,仍屬于林地范圍。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導致林業生產條件完全喪失的林地地塊,在規劃調整前也屬林地范圍。

              (5)違法違規采伐、不改變林地性質的,如實記載地類變化。

              3

              管理屬性變更調查

              (1)林地權屬。包括國有和集體所有權之間的變更,以及國有、集體、個人和其他等林地使用權之間的變更,依據有關權屬證明核實確認。

              (2)森林類別。國家級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間的變更,依據經批準的森林分類區劃界定成果或調整批準文件。

              (3)林種。按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經濟林和能源林進行變更調查,核實確認記載到亞林種。

              4)事權等級、林地保護等級。對事權等級、林地保護等級等變化情況進行變更調查。不得隨意改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以及重點生態工程、公益林、林地保護等級等的范圍和界線。上述范圍和界線變化,應依據經批準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調整或修編,公益林區劃界定調整、自然保護地等范圍調整的批文和批準結果進行更新。

              4

              自然屬性變化調查

              對于齡組、郁閉度、優勢樹種、平均胸徑、每公頃蓄積等林分自然屬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新。林木起源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時對林木起源進行變更的,須核實確認并提供充足依據,方可進行變更。對于地類沒有發生變化的,原則上不得改變林木起源。

              5

              變化圖斑核實調查

              1)遙感判讀變化圖斑與森林資源檔案記錄變化圖斑的位置、范圍、信息對應的,確認為變化圖斑,根據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基礎地理數據等資料轉錄記載相關因子。

              (2)遙感判讀變化圖斑與森林資源檔案記錄變化圖斑不對應的,應進行現地核實調查,現地調查

              是否發生變化及變化情況,并根據現地調查記錄有關因子,轉錄相關數據庫未發生變化的屬性因子。

              3)建設項目使用林地、采伐、開墾林地,需要相關審批材料進行內業核實和外業核實。

              (4)補充圖斑核實調查。在遙感判讀變化圖斑外發現的地類和林相發生變化的地塊,應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勾繪圖斑,納入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范圍,屬于破壞森林資源問題的,納入森林督查數據庫。

              (5)判讀變化原因為災害等引起的林地地類或林相變化、可識別的因造林更新等營林活動引起的林地地類或林相變化、其他變化的圖斑,經核實屬于破壞森林資源問題的,同時納入森林督查數據庫

              (6)變化圖斑只是督查線索,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土地整理、毀林開墾、采伐林木、毀林造林情況以督查時止實際發生的范圍為準,應向前追溯和向后延伸,根據現地情況修訂完善原變化圖斑和補充圖斑,納入督查范圍。其中向前追溯和向后延伸的部分在森林督查中單獨增加區劃圖斑。填寫森林資源變化圖斑現地核實表。詳見附錄C。

              image.png


              森林資源數據庫更新

              以前期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庫為基礎,按調查基本單位,采用人機交互的方式,對前期空間圖斑和屬性數據進行更新,生成本年度縣級森林資源現狀數據庫;再逐級匯總形成省級、國家級森林資源現狀數據庫。數據庫屬性結構詳見附錄B.2。

              image.png


              有最新“二類”調查成果的省,可以最新“二類”調查成果為基礎,融合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中的規劃、管理等信息,整合國家級公益林區劃落界等成果,再進行森林資源年度更新。已完成森林資源更新的省,以本省上一期森林資源更新成果為本底,按照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年度更新要求進行更新。對地類無變化的圖斑,且無最新二類調查資料的,采用林分生長模型,結合森林經營措施,更新圖斑林分定量因子。

              建立森林資源變化數據庫

              根據森林資源更新調查,建立調查年度森林資源變化數據庫。詳見附錄B.3

              image.png


              建立森林督查數據庫

              根據遙感判讀圖斑與相關審核審批材料核實、現地核實情況,形成森林督查數據庫。詳見附錄B.4。

              image.png

              久久人综合网,最近更新在线中文字幕av,www日本视频,青草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pre id="p97nn"><del id="p97nn"><mark id="p97nn"></mark></del></pre>
                    <pre id="p97nn"></pre><p id="p97nn"><mark id="p97nn"><progress id="p97nn"></progress></mark></p>

                    <pre id="p97nn"><del id="p97nn"></del></pre>